
西周初期的諸侯國中,有個召南國,是周成王的叔叔召公的封國。朱熹《五經(jīng)集注》認為,這個邦國能夠始終遵從周文王的遺訓,國君在位都節(jié)儉、正直,有羔羊一樣的美德,國家治理得非常好?!对娊?jīng)》中有《召南》詩14篇,都是反映這個國家行政治理和風土人情的,還為后世貢獻了兩個贊美官員勤政廉潔、正直節(jié)儉的成語——甘棠遺愛和羔羊素絲。今天我們說的便是羔羊素絲。
這個成語是對《召南•羔羊》詩意的濃縮,首先我們了解一下詩的大意:
羔裘一件色潔白,絲線縫成五扣排。大吏公余來用膳,從容安泰亦悠哉。
身穿一件羔皮襖,絲線潔白做工巧。步履安然風度美,退朝用膳心情好。
一件羔裘身上披,白袍白線美豐儀。心平氣順從容去,安享公餐暫偃息。
這首詩寫的是一位官員處理完公事退朝回家吃飯的情景。詩分三章,詩意重復,反復詠嘆。在寫法上用的是白描,平鋪直敘,不發(fā)議論。在修辭上用的是象征,羊裘是白色的羔羊皮,素絲是白色的絲線,用白色象征人的品質純潔和德行高尚,進一步引申為從政廉潔。羔羊皮裘盡管也是官員的官服,但并不名貴,俗話說得好,“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”。狐裘、貂裘才是貴盛的體現(xiàn)。所以這里的羔羊之皮,也有儉樸的隱喻。此外,羊在古代是公正執(zhí)法的圖騰,是正直勇猛的化身。傳說中的瑞獸獬豸(xiè zhì),是一只角的羊,能分辨正邪,遇到奸邪之徒,就會用角頂撞。所以,《羔羊》詩中贊美的這位大臣就兼具廉潔、儉樸和正直的品質,從此也就有了羔羊素絲這個成語。
后世詩人在稱贊官員廉潔正直時,經(jīng)常會用到這個典故。如北宋史學家劉攽寫給秘書少監(jiān)晁美叔的詩中,稱贊其“文昌近極官清貴,不負羔羊及素絲”;北宋呂南公的詩中有“早歲懿文如鸑鷟(yuè zhuó),一生純德似羔羊”;南宋真德秀贈屬下縣令的詩中告誡他們“要如羔羊直,委蛇自無愧”。
自古以來,公職人員的廉潔、儉樸與正直,都是人們稱揚的正能量和社會的主流價值觀。在當前,反腐倡廉和勤政親民已是時代洪流,每個黨員干部都應該把清正廉潔作為應有的道德操守、必備的政治品格,不斷掃除作風積弊、煥發(fā)實干精神、彰顯為民情懷。堅持從小事小節(jié)上加強修養(yǎng),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,嚴以修身、正心明道,以羔羊素絲自警自勵,始終保持共產(chǎn)黨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。詩以贊之:
三章詠嘆寓真知,純粹潔白贊素絲。
莫把羔羊等閑看,先民早已頌剛直。
?。魏Q螅?/p>
- 2025-07-11張掖:構筑“1+N”制度體系 讓基層監(jiān)督有形更有效
- 2025-07-11堅持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,把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要求進一步落實到位⑥ 管黨治黨每一種責任都要嚴格落實
- 2025-07-11“糊涂賬”厘清了
- 2025-07-10張掖:豐富形式載體 賡續(xù)血脈修身正己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