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述人:蔣建義 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、黨總支書記
這個夏天,成都武侯祠這座擁有1800年歷史的文化地標,正吸引著越來越多國際游客的目光。為了讓他們擁有更深入、真切的文化體驗,我們打造了一套全方位的國際服務體系,從專業(yè)講解到智能導覽,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。
今年,由于第12屆世界運動會在成都舉辦,武侯祠迎來了不同國家的運動員觀眾。博物館內(nèi),200臺支持10種語言的導覽機宛如“行走的百科全書”,可以為運動員提供通俗易懂的講解;300臺覆蓋中、英、日、韓4種語言的自助導覽驛站也面向觀眾開放;100臺增強現(xiàn)實導覽講解更成為觀眾的新寵。館內(nèi)的文化志愿者也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,他們能用流利的英語、韓語等為游客提供專業(yè)講解,將三國中的故事娓娓道來。
為了讓外國游客的參觀更加“絲滑”,我們?nèi)鎯?yōu)化了服務設施:館內(nèi)350處中英雙語標識清晰醒目,14臺雙語售票機助力快速購票。文創(chuàng)館支付系統(tǒng)全新升級,支持國際信用卡“即刷即付”。更讓人驚喜的是,連博物館所在的錦里街區(qū)的糖油果子攤都能便捷使用VISA卡,真正實現(xiàn)“無現(xiàn)金暢游”。票務服務也實現(xiàn)全面國際化,護照、港澳通行證等證件均可直接核驗入場;博物館官網(wǎng)和微信公眾號提供中英雙語預約通道,并支持多種國際支付方式。錦里街區(qū)同步推出中英文菜單、雙語商品標簽,讓外國朋友輕松體驗成都生活。
與此同時,一場特別的展覽“家國之夢與華夏文明傳承展”正在武侯祠博物館群賢堂展廳舉辦。展覽匯集多家文博機構(gòu)的珍貴文物,系統(tǒng)梳理了科舉制度自隋朝創(chuàng)立至清末廢止的1300年歷史。展覽開幕當天,一場特別的漢服“開筆禮”儀式在三義廟廣場舉行,小朋友通過正衣冠、拜師禮、朱砂啟智等充滿儀式感的環(huán)節(jié),接受尊師崇禮的啟蒙教育。
展覽現(xiàn)場,觀眾可近距離欣賞宋代三彩文士陶俑、科舉考試的課卷等文物,感受古代士子的風骨與文采。展覽還巧妙融入巴蜀文脈,通過川籍士子的事跡介紹,引出成都簧門街等本地文化景點,讓觀眾了解成都的歷史文化。
最令我難忘的是博物館中流淌的人情溫度。7月22日,一位游客在文臣廊參觀時不慎受傷,館內(nèi)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響應,迅速將其送醫(yī)救治。其實這都是大家分內(nèi)的事情,意想不到的是,這位來自新疆的游客回家后,專門寫了一封千字感謝信,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摯情誼,正是我們不斷前行的溫暖動力。
回望這個忙碌而充實的暑期,武侯祠博物館正以嶄新的姿態(tài)向世界敞開懷抱,以無微不至的服務讓跨越千年的歷史遺存“活”起來,讓蘊藏其中的忠義精神、家國情懷“走”出去。當游客在紅墻竹影間駐足、在文物展陳前凝思、在錦里街區(qū)的煙火中流連,他們感受的不僅是成都人的熱情,更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脈動。這份連接古今、溝通中外的文化使命,正是我們守護這座千年祠廟最深沉的意義,也是我們面向未來繼續(xù)講好中國故事的不竭動力。
?。ㄖ袊幕瘓笥浾?nbsp;付遠書 采訪整理)
- 2025-09-08少年筏子客的抗戰(zhàn)故事
- 2025-09-04長篇敘事詩《號角》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
- 2025-09-04紅色文化煥發(fā)時代光芒
- 2025-09-04存形立像天地間






